聚焦智慧民航|鸟击难题怎么破?科技“大智慧”与改造“小发明”齐发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5-09-25

        近日,韩国某航空公司一架客机执飞韩国釜山—越南芽庄航班,在1800米爬升阶段,右侧发动机遭遇鸟击,所幸机组冷静果断处置,驾驶飞机在首尔仁川机场安全备降;6月20日,印度某航空公司一个航班在空中遭遇飞鸟撞击,最终安全降落并随即停飞接受全面检查……这些事件看似只是民航日常工作中的一个个小插曲,实则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鸟击这一航空业顽疾的复杂性、危险性,以及人类在实现飞行梦想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智慧。


        在防范小鸟“碰瓷”大飞机背后,是航空安全体系在技术、管理、应急响应等多维度的升级。鸟击是公认的世界级航空难题,并被国际航空联合会评为A类航空灾难。为有效减少鸟击事件,更好确保航空安全,根据鸟类在机场周边及上空频繁活动的情况,我国各机场均采用“生态治理为主,技术驱赶为辅,全面监控预警”的现代化、综合性鸟击防范理念,既包括人工驱赶、鸣枪示警、设置拦鸟网或围墙等传统手段,也包括现代科技的智慧驱鸟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面对守护航空安全与保护鸟类生存权利的双重责任,民航一线团队依托科技“大智慧”与改造“小发明”,让“铁鸟”和飞鸟能够共享同一片广袤的蓝天。

       小飞鸟却是大威胁

        秋风送爽,大雁南飞。候鸟迁徙不仅充满浪漫而深情的诗意,更蕴含着深远而精密的生命奥秘。然而,对民航业来说,候鸟迁徙背后还包含生态与安全和谐统一的科学原理。

        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栖息地,而不同机场所在区域适宜生存的鸟类也有所不同。根据民航局印发的《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运输机场鸟击及动物侵入防范管理办法》等,我国各地机场对常见的鸟类进行风险评价,进而提出并持续优化防范对策,探索构建“风险预警智能化、生态治理精细化、技术防控立体化”的防控体系,动态优化“一场一策”“一鸟一策”差异化驱鸟方案。可见,对于“本地”鸟群,驱鸟的挑战虽然不小,却有章可循。

        与“本地”鸟群相比,在迁徙途中路过机场的鸟类,给民航安全带来的挑战更为集中。据悉,受地理地貌和气候因素影响,中国鸟类迁徙路线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内陆、西部高原山地三类,实现覆盖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的跨区域连接。每年3月~5月,进行春迁的鸟类将从越冬地返回繁殖地;每年9月~11月的秋迁则是反向移动。此外,部分猛禽和林鸟的迁徙期可能从9月持续到次年4月,长达8个月。

        小鸟体积不大、飞行速度不快,鸟击事件看似是小鸟“以卵击石”,但由于飞机的运动速度很快,二者若不幸相撞,其叠加的相对速度能够产生巨大的破坏力。数据表明,当一只体重为500克的鸟与时速为370公里的飞机相撞时,将产生3吨的冲击力;当一只体重为1.8公斤的鸟与时速为550公里的飞机相撞时,将产生25吨的冲击力;当一只7公斤的大鸟与时速为960公里的飞机相撞时,冲击力将会达到144吨,相当于飞机遭到了一枚炮弹的袭击。

        受鸟类飞行高度影响,鸟击事件多发生在飞机起飞和下降阶段。而鸟击事件发生的位置不同,造成的后果也不同。例如,飞机机头集成了空速管、迎角探头等关键传感器,一旦受损,可能导致仪表指示错误;风挡则是飞行员观察外部环境的重要窗口,一旦风挡区域遭遇鸟击,不仅会遮挡飞行员视野,还会直接威胁飞行安全。鸟击事件对航空器动力系统造成破坏的后果是最直接、最严重的。鸟类被吸入涡轮喷气发动机后,会导致涡轮发动机的扇叶变形或被卡住,使发动机停机乃至起火。

        小科技体现大智慧

        驱鸟工作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鸟击事件的破坏力大,也在于各地鸟类种类繁多,机场附近的鸟类数量、种类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生态研究的深入,各地机场正在推动驱鸟模式从传统的“见鸟打鸟”向“传统手段+智慧方式”转变。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为例,该机场所在区域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EAAF)上,这是全球重要的候鸟迁徙路线,青岛机场因此面临较为复杂的鸟情管理工作。每年8月,沿着EAAF飞行的水鸟都会集中到这里“打卡”。对此,青岛机场鸟情防控指挥中心、飞行管理部鸟情管理科鸟情调研员柏军鹏却并不紧张。原因是其所带领的团队,通过多种科技手段自主研发的21项创新成果,在防鸟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其中,声波、激光、视觉、气味“四位一体”驱鸟车可在500米内精准有效驱离鸟类;而风光发电设备可在阴雨天提供稳定电力,并将惊飞距离从50米延长至80米……

        如今,借助科技力量,青岛机场已经实现对周边鸟情智能化自动巡航,日夜监控并实时采集鸟类飞行高度、速度、活动轨迹等10余项数据,最终生成动态报告。2023年,青岛机场在全国民航机场中率先引进相控阵探鸟雷达及地面光电系统。“这套系统能够覆盖周边8公里范围内空域,依托人工智能(AI)技术可识别115种鸟类”。柏军鹏告诉记者,通过这套系统的三维地图模拟候鸟迁徙,可将鸟类误闯风险大幅减少70%。

        与柏军鹏团队一样,在云南机场集团也有一个爱钻研鸟击防范的团队。云南地处我国西部高原山地迁徙路线上,每年秋季黑颈鹤及胡兀鹫、金雕等猛禽都会从青藏高原出发,向南沿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经四川、云南,最终抵达南亚或东南亚过冬。

        2024年6月4日,民航局公布了首批7家民航鸟击航空器残留物鉴定机构认定名单,云南机场鸟击防控研究中心作为唯一入选的民航机场企业榜上有名。植物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朱玉怀,与研究中心团队围绕“以生态环境调研为基础,系统调整鸟防措施”的工作理念,建立了“前端驱鸟+后端防鸟”的双线协同机制。

        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前端驱鸟团队依托驱鸟弹、声波设备和生态管控措施,对鸟类实施即时驱离;“后端思想派”鸟击防控研究中心的生态团队则每周开展“草—虫—鸟”联动调研,并结合鸟击数据的同比、环比结果,将环境湿度、虫口密度、鸟类食性等10余项数据转化为精准防控方案。“现在,每条跑道驱鸟弹的发射数量、每次药剂喷洒的时间及浓度、声波设备播放的频率等都有数据支撑”。朱玉怀表示,这种从实验室到跑道的闭环管理,让驱鸟措施的针对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鸟击防范资深技师隋国辉的带领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利用猛禽在鸟类食物链上的顶端优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猎鹰驱鸟技术引入国内民用机场。“我们用于驱鸟的猎鹰分为‘驱赶鹰’和‘巡视鹰’,面对不同鸟类,派出不同的鹰驱赶。”隋国辉介绍。同时,首都机场的驱鸟团队还为所有猎鹰都安装了GPS设备,以便实时掌握猎鹰方位,确保其始终在安全区域内飞行。

        近年来,首都机场还上线了智慧鸟情监测系统。首都机场在东、西两条跑道布设了光电摄像头,每个摄像头可捕捉半径1公里范围内的鸟类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回传至系统后台。智慧鸟情监测系统据此智能识别鸟的种类和威胁程度后,自主调动现场驱鸟设备进行驱赶。若风险持续加大,该系统会第一时间提示鸟情监控席位进行处置,以尽快启动相应的鸟情预警和应急预案。
      
        小发明推动大进步

        目前,我国的鸟击防范工作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系统化且技术含量高的综合防治体系。据悉,国内机场普遍采取的鸟击防范措施分为技术手段、生态管理和运营管理三大类。

        其中,技术驱鸟包括语音驱鸟、超声波驱鸟器、多功能驱鸟车等声学手段,全向雷达系统(AoD)、激光驱鸟器等视觉手段,以及拦鸟网等物理手段,这是最直接、最常见的措施。同时,各地机场驱鸟团队深入研究本机场的鸟类特点,在改造、发明、创造的过程中提出很多“金点子”,让驱鸟工作变得更高效,让飞行安全更有保障。

        2024年,吉林松原查干湖机场在更新驱鸟设备时,驱鸟技术工程师刘志杰和团队面对价值25万元的冲击波煤气炮,拒绝了厂家推荐的固定式常规安装方案,带领团队连续奋战15天,破解技术难题10余项,成功将设备改造为车载式“驱鸟坦克”,驱鸟面积、驱鸟效率远超厂家推荐方案,为构建机场鸟防体系提供了可复制的“松原经验”。

        依托公司“五小”创新平台的支持,新疆那拉提机场驱鸟团队对驱鸟假人进行了升级改造,为假人增设了风力旋转、太阳能语音、视觉反光系统。升级后的假人能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对鸟类进行刺激,从而有效驱赶鸟类,减少鸟类给相关领域带来的损害。

        珠海金湾机场则用上了高科技驱鸟设备——仿真机器人。在驱鸟过程中,仿真机器人负责在机场周边忙碌地挥舞旗帜,珠海机场驱鸟团队则利用煤气炮、语音驱鸟装置以及爆闪灯等多种手段模拟鸟类天敌的声音,发出爆鸣声,有效迫使鸟类远离机场区域,确保飞行安全。

        生物驱鸟更是大有文章可做。在每年春夏之交及夏秋之际,成都双流机场的驱鸟员都会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候鸟迁徙监测,全面掌握本地区候鸟迁徙的规律和特点。结合生态调研,他们利用生物手段治理虫、草、鼠等问题,减少鸟类食物源,从而实现更长远的生态安全。

        近年来,福州长乐机场在部分区域引入了狗牙根、结缕草等低籽低花改良草种,进一步从生态源头上减少鸟类停留的诱因。“我们计划在5年内完成草坪系统改造,实现全场生态防控。”福州机场驱鸟技术工程师李鹏宇介绍。同时,福州机场还计划引入探驱一体系统,利用雷达与光电技术实现精准探测和远程驱离,并通过遥感数据预测候鸟迁徙情况,提高本场驱鸟效率。

        长沙黄花机场附近区域面临两个候鸟迁徙高峰期,时间跨度长达6个月。该机场驱鸟技术工程师刘洋带领团队采用人工与设备相结合、值守与流动相结合、土洋结合、物化结合、分工与联动相结合等方式进行驱鸟。通过研究鸟类特点,刘洋团队改进了全向超声波语音驱鸟器,并且不定期地在相关区域喷洒无公害专用驱鸟药剂,利用气味趋避鸟类。
       
        鸟类是世界生命网络和全球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迁徙飞行是自然界动人心魄的脉动。每年春秋两季,成千上万的候鸟飞过天空,构成神州大地上最奇特的生命景观。民航人用科技的智慧之光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持续推动科技进步,让民航飞行更安全,让鸟类飞行更安宁。(中国民航报 记者刘璐)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企业文化
产品中心 特种车辆消防救护设备供配电设备目视助航设备安检设备救援设备登机桥其他地面服务设备
项目业绩 项目业绩项目展示
服务支持 服务支持
联系我们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马超东路266号1栋13层1308室
电话:13008139717
查看地图 ->
版权所有 四川达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Copyright All Reserved 2022 【蜀ICP备2021013700号-1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马超东路266号1栋13层1308室 联系电话:1300813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