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赋能|青岛机场飞行区里也讲“红灯停、绿灯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5-08-10
        作为保障体系的关键一环,空地交通汇聚的机场飞行区一直是航空运行安全管控的重点和难点。为提高飞行区安全裕度和运行效率,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自主研发了飞行区南垂直滑行道与服务车道路口基于雷达自动控制红绿灯系统,并先后获得“一种机场飞机滑行道与车辆交叉路口的红绿灯信号系统”“一种机场车路协同的交通信息采集结构”“一种机场车路协同交通车速监测结构”3项国家专利。在该系统基础上,青岛机场基于雷达自动控制红绿灯系统的飞行区车辆安全穿越滑行道保障项目还在2025第八届CAPSE民航创新大赛中荣获创新奖,为提高行业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贡献青岛机场力量。

        3个雷达站 10套信号灯
        实现全天候大范围安全预警

        在青岛机场飞行区内,航空餐食车、摆渡车、加油车、除冰车等数十种保障车辆与飞机形成动态交织的作业网络。飞机与地面车辆在有限空间内的高密度协同,使得飞行区运行面临复杂的安全挑战。

        青岛机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机场建设有2条远距平行跑道,通过南、北两组垂直滑行道连接。北垂滑区域设有2条下穿车道,连通1号机坪与北货运区,而南垂滑区域无下穿通道。因航班保障需要,飞行区内客梯车、牵引车、旅客摆渡车等各类航班保障车辆需要频繁穿越南垂滑区域K1、K2滑行道进入机坪,此时车辆与航空器产生冲突的风险较大。

        在传统模式下,车辆穿越K1、K2滑行道主要依靠驾驶员自主观察,在夜间、低能见度条件下风险增大。为有效管控车辆穿越K1、K2垂直滑行道期间与航空器发生冲突的风险,青岛机场创新开发了基于雷达的自动控制红绿灯系统,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运行效率。

        据了解,该系统由雷达感知触发系统、信号灯控制系统、ADS-B(自动相关监视广播)航空器位置接收系统、目标数据融合系统、指挥与控制平台、太阳能供电系统、全景全彩视频记录系统7个单元组成,为机场安全运行提供支撑。

        青岛机场沿与南垂直滑行道平行的服务车道围界边,对应穿越南垂直滑行道的3条服务车道部署了3个雷达站,在服务车道交叉口区域共安装10套信号灯,实现对南垂直滑行道的无盲区覆盖,并在东西两端以雷达立杆为圆心覆盖半径700米范围,实现全天候大范围安全预警。青岛机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系统投用后,车辆平均通过时间由2分37秒缩短至1分45秒,车辆平均响应时间缩短约30%,有效提高了青岛机场飞行区的作业服务效率。
青岛机场在南垂直滑行道部署3个雷达站和10套信号灯

        定位精度高 扫描周期短
        规避人为判断带来的通行风险

        新技术创新采用针对飞行器全新研发的低功率固态相控阵毫米波雷达,由多个雷达组成的全覆盖网可实现对航空器与车辆的精确定位、锁定和跟踪。

        据悉,传统用于跑道和滑行道监控的二次雷达和多点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为7.5米,扫描周期为每秒1次。而毫米波雷达主动探测技术采集航空器及服务车辆轨迹数据,定位精度小于0.1米,扫描周期高达每秒20次,具有定位精度高、扫描周期短等优势。此外,新系统的毫米波雷达还具有数据精度高、延迟低、数据源稳定、性价比高等优势,是对传统机场场面目标采集定位技术的一次革新和突破。

        青岛机场工作人员介绍,基于雷达自动控制的红绿灯系统可以实时检测飞机与雷达站的相对位置。当飞机进入警戒区域时,红灯常亮用于警示过往车辆注意避让;若在发出警示后仍有车辆向冲突点移动,系统则向指挥控制平台上报该异常行为数据,通知调度人员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当飞机离开安全规则规定的区域时,信号灯变为绿色,车辆正常通行。系统对于飞机进入预定位置停止通行和飞机离开允许通行的位置设定值可以精确到1米,消除了人为判断距离是否可以通行的不确定性,规避了夜间、低能见度条件下人为判断距离的通行风险。

基于雷达的自动控制红绿灯系统保障飞行区车辆安全、高效运行


        在运维方面,青岛机场实现了对该系统雷达、信号灯控制器、目标融合服务器、指挥控制平台等核心组件的智能运维,具备数据质量检测、故障节点分析、智能报表生成等功能,在提高运维效率的同时有效节约运维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的目标融合服务器通过对各雷达站上报的目标数据进行筛选、去重、纠偏、融合等处理,可以还原飞机在滑行道区域内的运行轨迹。系统平台内置的智能融合算法,可以同时精准还原检测范围内飞机和车辆的完整轨迹。

        对于机场雷达站采集的飞机基础数据,如检测区域内飞机的通行架次、平均速度、最大速度、通过时长等,系统以柱状图、饼状图、报表等形式直观呈现统计分析结果,并支持按照时间、位置等不同检索条件查询结果。未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模型训练后,该系统还将有效区分大型飞机、中型飞机、小型飞机等不同机型,为机场运营和管理精细化提供大数据支撑。

        互联互通 持续优化
        推动机坪运行越来越智慧

        青岛机场工作人员介绍,基于雷达自动控制的红绿灯系统符合国家“车路网云一体化”设计框架要求,预留了与无人驾驶云控平台的对接接口,可与无人驾驶车辆互联互通,为后续飞行区内无人驾驶设备的应用奠定基础。

        2024年7月,青岛机场承担的山东省交通运输厅重点项目——L4级车路协同无人驾驶车辆及系统应用研究——顺利通过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结题验收,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自系统投用以来,青岛机场不断对其进行数据分析,收集反馈意见。利用系统具备的数据监测功能,青岛机场可实时收集雷达探测数据、信号灯切换时间、车辆通行速度等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初步分析,查找异常数据。在工作人员意见反馈收集方面,青岛机场设置了专门的意见反馈渠道,如在线问卷、专线电话反馈等,收集机场工作人员、飞行员、车辆驾驶员等对红绿灯系统的使用体验和改进建议。

        此外,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青岛机场持续提高雷达探测精度,扩大覆盖范围,调整信号灯的切换逻辑和配时方案,根据不同时段的交通流量和飞行器活动情况,动态调整红绿灯时长,提高通行效率,并定期关注民航业内关于类似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案例,及时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本场红绿灯系统的运行水平。

 青岛机场航站楼(本文图片均由青岛机场提供)


        青岛机场基于雷达自动控制红绿灯系统的创新应用,是落实“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型机场建设要求的有力举措,不仅有效规避了车辆穿越航空器滑行道带来的冲突风险,提高了车辆通过垂直滑行道的效率,还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未来,青岛机场将不断深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探索应用,为提高机场全天候运行保障能力、机坪运行效率提供技术支撑。(中国民航报 记者张之涵 通讯员孙粒成)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企业文化
产品中心 特种车辆消防救护设备供配电设备目视助航设备安检设备救援设备登机桥其他地面服务设备
项目业绩 项目业绩项目展示
服务支持 服务支持
联系我们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马超东路266号1栋13层1308室
电话:13008139717
查看地图 ->
版权所有 四川达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Copyright All Reserved 2022 【蜀ICP备2021013700号-1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马超东路266号1栋13层1308室 联系电话:1300813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