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赋能 | 全球首座远程无人驾驶自动登机桥
科技让机场更智能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4-02-09

        说起登机桥,经常乘坐飞机的旅客都不会陌生,它是连接航站楼某个登机口与飞机舱门的可移动升降通道,又被称为“廊桥”,是近机位旅客上下飞机的必经之路。飞机在靠近航站楼的指定机位停稳后,都需要相应的登机桥操作员手动操作接桥,将登机桥准确对接到飞机舱门处。一般而言,一名训练有素的登机桥操作员要负责好几个登机口的接桥工作,他们常在航站楼不同登机口之间穿梭,如果机场面积较大,一天工作下来,行走两万步是家常便饭。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天府机场”)作为一个比较年轻的机场,其“黑科技”一直被旅客和社会关注着。2023年9月15日,全球首座远程无人驾驶自动登机桥在天府机场投用。这是继2022年8月亚洲首座全自动登机桥(L3级登机桥)在天府机场投用后,时隔一年,全自动登机桥在天府机场再次升级突破。


        让登机桥更安全、更高效

        所谓全自动登机桥,其实就是一座能实现远程无人驾驶的自动登机桥,在业内被称为L4级登机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L3级登机桥相比,L4级登机桥不仅增设了远程操作台,构建了专供远程控制和视频监控的网络,还在航班保障流程上新增了靠桥许可按钮和登机桥状态显示,在通道内增设了光幕开关,用以实时检测和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运动中的登机桥。

        天府机场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多年前,登机桥操作员驾驶登机桥对接舱门基本都是通过肉眼判断方位,靠经验与感觉判断是否接桥成功,没有具体、明确的操作标准。如果操作稍有偏差,类似剐蹭事件很容易发生。后来,有了类似接机辅助装置,能更好地帮助登机桥操作员判断桥头的位置,准确对接舱门,但是对登机桥操作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和经验要求依然比较高。如今投用的全自动登机桥,无论是软件防撞措施还是硬件防撞措施,均高于普通登机桥的配置标准,再加上防撞超声波、毫米波雷达、激光扫描仪等技术的投用,可确保全自动登机桥不会与站坪设备、航空器等发生任何剐蹭、碰撞,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天府机场远程无人驾驶自动登机桥

        不仅如此,全自动登机桥的保障也更高效。据统计,全自动登机桥接靠桥在50秒左右完成,退桥时间则在30秒左右完成,这样就避免了航班密集或是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导致的等待靠接和等待撤离时间长的情况。旅客在飞机上等待的时间越短,乘机体验自然就越好。要知道,如果是人工操作登机桥,接靠桥时间在80秒左右,退桥时间在50秒左右。记者在监控室看到,只要在控制中心通过实时视频就可以操作L4级登机桥,单人可同时操控6座全自动登机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极大地提升了服务保障效率。

        效率提高了,精准度却没有下降。记者在现场看到,全自动登机桥的操作过程可谓是一气呵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自动登机桥对接的左右偏差、上下偏差、前后偏差均低于人工操作,还能避免人工操作二次对接。

        高精度升级助力无人驾驶

        自2022年8月L3级登机桥在天府机场投用以来,已累计安全保障航班1330余架次,实现了对接“零差错”,但仍需要登机桥操作员到桥头手动启动自动接退功能。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天府机场联合中集天达公司开展了登机桥远程靠接技术应用验证,成功将L3级登机桥升级成L4级登机桥。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要实现远程无人驾驶,L4级登机桥的对接精度不能低于人工手动操作的标准,而且国内的对接偏差精度远高于国外机场的平均水平(国内的左右偏差为50毫米,欧洲标准为150毫米)。因此,如何让登机桥自动对接飞机是一个需要攻克的难题。

        全自动登机桥依靠双目定位系统进行引导及运动控制,最后实现接机保障,因此双目定位系统的定位引导功能完善是提高精度的关键。天府机场机电设备部主任助理米运良为此多次组织设备厂家召开技术研讨会,根据天府机场现场运行保障情况及驻场飞机的型号、种类进行针对性升级。在升级过程中,为采集不同机型机身的涂装数据,天府机场机电设备部登机桥维修团队先后对比了200余架次飞机,对舱门轮廓进行详细的测量和视觉采样,并使用视觉机器进行持续离线验证,让双目定位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多次捕捉舱门轮廓位置并刷新,以此获取更加精准的数据,最终实现了L4级登机桥后期的对接精度普遍高于人工操作精度。
        天府机场机电设备部员工实时监控登机桥的情况(本文图片均由记者郝蒙拍摄)

        正式进行接机保航班运行前,空载飞机测试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先利用无旅客的空载飞机进行对接测试,让设备的适用性、可靠性得到验证,再对无人驾驶登机桥进行保障作业的全流程梳理。这些烦琐的工作都是对后期运行保障的有效支撑。设备正式运行前,天府机场机电设备部登机桥维修团队联合四川航空、东方航空等航企的机务人员、地面保障人员,分别开展了为期5天的真机夜间测试工作。为了不影响机场白天的正常运行,测试均在2时~6时进行。其间,各参与单位还一同梳理了全流程保障方案,验证了无人驾驶全自动登机桥的可靠性。

        全流程保障确保顺利运行

        全球首座远程无人驾驶自动登机桥的成功启用,让天府机场在智慧机场建设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作为全球首例无人驾驶对接航空器的设备,无论航企还是参与保障的机场各职能部门都深度参与其中。记者了解到,在推进远程无人驾驶自动登机桥项目的过程中,天府机场机电设备部副经理蒋靖在每一个阶段都会主持召开相关协调会,一方面向民航局和各相关单位汇报项目进度,另一方面介绍下一阶段的计划,用最真实的数据和保障情况给予大家信心和获得认可。

        在L4级登机桥试运行验证阶段,参与保障的航企机务人员较多,天府机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现场对新的流程和保障规范进行持续的宣传贯彻,让大家习惯无人驾驶设备。天府机场登机桥管理科室的工作人员通过连续几天值守,梳理了L4级登机桥的全流程保障方案及应急处理措施,对团队成员进行辅导,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问题或服务问题,顺利高效完成试运行保障工作。

        在硬件升级的同时,登机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软实力也在提升。在采访时,天府机场登机桥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某次用于后台监视的视频工控机与控制PLC(可编程序控制器)突发心跳丢失故障,导致实时视频监控画面全部掉线,而此时距离下一个航班接机时间不足一小时。当班分队长杨宇立即组织成员进行全面排查,并基于以往修复电脑的经验,多次复盘并验证视频工控机故障,顺利排查出故障原因,借用值班空闲电脑配件进行修复,顺利保障了后续航班使用。正是因为团队成员坚持苦练基本功,在外援不足、远水救不了近火的情况下,大家经受住了突发故障考验,同时也使得团队成员对设备保障能力的信心更足。(中国民航报 记者郝蒙)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企业文化
产品中心 特种车辆消防救护设备供配电设备目视助航设备安检设备救援设备登机桥其他地面服务设备
项目业绩 项目业绩项目展示
服务支持 服务支持
联系我们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马超东路266号1栋13层1308室
电话:13008139717
查看地图 ->
版权所有 四川达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Copyright All Reserved 2022 【蜀ICP备2021013700号-1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马超东路266号1栋13层1308室 联系电话:1300813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