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系统需同航站楼整体系统安全、高效、协同运行。航站楼规模不同,行李系统规模设施设备标准也不同。
行李系统概述
行李系数是每个旅客平均交运的行李数量,国内旅客0.6-0.8件/人,国际旅客1.2-1.5件/人。行李流量是指出发行李、到达行李、中转行李系统高峰小时处理行李的件数。行李输送时间随航站楼规模、行李系统的布局而不同,IATA建议出发值机岛至行李房内最远行李滑槽的理想处理时间小于9分钟、第一件到达行李提取转盘旅客等待时间小于10分钟,中转行李按联盟航空公司航班停留处理时间确定。行李系统容量,实际容量比理论容量要低得多,FAA导则强调行李系统的实际容量比其理论值要低三分之一,自动行李分拣系统实际容量更低。
行李处理系统包括出发行李系统、到达行李系统、中转行李系统、行李分拣系统、早交行李系统、大件行李系统、空框回收系统、交运行李安检系统。不论行李处理系统规模大小,行李系统要同离港、航班信息集成、资源分配、安检、消防报警系统交互。时钟、海关、CCTV、行李再确认系统据行李规模或需求确定。
行李分拣模式与开放值机
行李分拣系统是行李处理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信息控制技术将始发行李按航班、时段分拣到各自离港设备。行李分拣模式有人工、半自动、全自动。
人工模式就是直通转盘模式,行李在值机柜台交运、安检后,通过输送线直接运送至离港转盘,再经人工分拣至不同航班。半自动分拣模式是指安检后行李通过输送线至分拣机进行一级分拣,分拣机将多个航班的行李先分拣至某个离港转盘,再由人工二次分拣。全自动分拣模式中,行李由分拣机直接分拣至对应航班的滑槽中,分拣过程不需人为干预,运营部门仅需按照航班信息分配滑槽,并在相应滑槽装载行李即可。
人工模式,旅客只能在指定柜台值机,难以处理大量中转行李或早到行李,旅客量大或航班高峰时行李处理效率低。半自动和全自动分拣可实现开放值机,充分利用柜台资源、效率高.适于大型机场。
开放值机可以分为航站楼全楼开放值机、区域开放值机、值机岛开放值机,对行李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影响大。1)全楼开放值机,任何柜台都可以办任何航班。香港机场采用全楼开放值机,按照需求使用四套分拣机即可将行李系统串起来,考虑备份实际是十几套“热备”的自动分拣系统运行,任何一套都能够承担全部工作。丹佛机场也曾采用全楼开放值机,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自动化最高的系统,但是近年拆成单元式的行李系统,两个岛一个自动分拣机、高速皮带改造成拖车运行。2)区域开放值机,如按照功能需求将全楼分成了国内、国际两个区域。3)值机岛开放值机,把岛上值机的行李都送到一个转盘上去就可以了,东航在浦东机场曾经将16个航班分到一个转盘。
行李安检系统
安检系统与行李系统密不可分,既要保证安检员判读,又要保证行李输送线不停机。安检方式不同,安检系统在行李系统中的作用也不同,需要在方案规划阶段研究和决策。行李安检模式主要有双通道分层管理、五级集中安检和三级集中安检模式等。
1)双通道分层管理模式,行李交运同时安检,进入行李输送系统都是合格的行李。优点是值机现场开包、安检操作程序成熟、投资适中。缺点是占用公共区的面积、速度慢、设备数量较多、防爆检查效果不佳。
2)五级集中安检模式,前两级金属物检查、第三级CT机检查、第四级探测器、第五级开包检查。行李要经过第一次到第五次的检查,每一次检查都有相应的设备和空间,系统很先进、但复杂。优点是减少行李开包数量、提高柜台的办票效率、减少公共区占用。缺点是开包时间滞后、隔离区内要设开包间、同旅客流程交叉、行李系统复杂性、安装难度较大、投资最高,维护费用也高。
3)三级集中安检模式,简化的五级安检,行李开包数量相对减少、柜台的办票效率较高、开包间可设置在行李房所在的楼层、投资较五级模式低。缺点是需找旅客、旅客流程交叉、开包时间滞后、隔离区内要设开包间、增加行李系统的复杂程度、安装难度较大、设备招标的竞争性较差、维护费用较高。
三级和五级集中安检模式1)行李系统占用了大量的建筑空间、安检系统行李走向复杂、需要安装RFID解决丢失行李的问题。2)行李都要经过CT机,不能降级运行。降级运行是停止运行系统的高层设备(如自动分拣机)或停止运行发生故障的区域,为避免系统整体崩溃的有效手段。3)增加行李运输时间。4)五级集中安检模式的机器容易出现故障,维护费用昂贵。双通道层管理模式的安检机是国产设备,维护方便,费用校低。
行李跟踪系统刍议
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主要依托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值机、安检、分拣、早到存储、装车/箱、离港运输、装机、卸机、到港运输、中转、到达、提取”等节点部署识别设备,识别和采集的行李信息,提高自动分拣系统识别率,提高行李装运准确率,减少行李错装、漏装情况的发生。
对小型机场而言,行李的错装、漏装往往是管理问题,管理问题应该通过规章制度来解决,而不是通过增加系统解决。
对旅客而言,到达行李的处理至关重要,由于旅客不清楚处理到达行李职责划分。到港行李处理的优质表现是当旅客到达行李提取大厅后不久,行李就能够出现,此时可能行李跟踪系统有用武之地,而行李处理不当就可能造成投诉。而行李运行有影响的因素包括航站楼布局、空侧地面运行效率、行李处理设备、运行人员数量等。小型机场,旅客比行李更快到达行李提取大厅;大型机场,旅客到达行李提取大厅要比行李晚些。旅客而言,大型机场的运行似乎比小型机场好。因此把行李运行标准建立在投诉率基础上是不合理的,应该采用以下两个判定标准衡量:1)卸载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行李的时间,2)规定时间内抵达行李提取大厅的行李百分比。
结语
1)行李系统是机场的核心系统,行李系统怎么规划设计,机场就怎么运行。
2)行李处理系统不仅系统的本身工艺需合理,适用、经济,而且要使设备输送,分拣系统、行李拖车运行等的工艺要求与相关联的建筑,结构,公用设备系统对接协调,防止系统相互交叉。自动分拣系统要与集成、离港、航班信息、资源分配、安检、消防、CCTV、门禁、综合布线、海关等生产运行系统直接关联。
3)行李系统的评价指标是安全、准确、快捷,而不是现代化和复杂度。最低的出错率和最快的速度交付行李,始终是设计、建设旅客行李处理系统的最大的目标。采用任何技术设备、设施和功能,都不应损害这三个最关键的指标。